一名总是被我们妖魔化的团练首领的故事,一名年轻人在战乱中生存与死亡的故事。
同治陕甘回乱初起,陕西省鄠县(今西安市鄠邑区)曾经出过一件可耻的事情。鄠县有个牛东村(今秦渡镇牛东村),有个奸民,名作贾七,平日里就游手好闲,为非作歹。回乱乍起,贾七见天下大乱,机有可趁,于是记下村中谁家有钱财,谁家有美女,麻溜地投降了叛回。叛回得到钱财与美女,志得意满,自然放过牛东的百姓,没有屠村。贾七这可抖起来了,四处劝降,以「天方授回」为辞,称叛回也是受命于天(外国的天),抵抗者死,投降者活,于是环牛东村的十数村庄全部降回,成为叛回的走狗,为叛回补给,截杀朝廷官军差弁。鄠县距西安仅八十里,却因为贾七带领的一众汉奸,导致官道梗阻,邮报不通,粮饷不至。
鄠县各地汉人团练,勇猛者争相自率乡团进攻牛东,以求杀汉奸,通驿路,可是牛东各村却已认贼作父,每有乡团来攻,便求救于西安城外各地的叛回。汉奸于内,叛回于外,各地乡团死伤惨重,牛东各村依然无恙。
当时的鄠县县令,是甘肃人张景福,字介始,人如其字,性格梗介,坚守县城。贾七的出现,却让鄠县各镇各村、各堡各寨的斗志越来越懈怠,毕竟人都有求生本能。如果堡寨失守,失去缓冲,县城也将岌岌可危。张县令心急如焚,与鄠县县城内的团练首领们商讨对策。鄠县城守,全赖团练。县团以儒士张竹邨与顾寿桢为首,兼有文生山丹麓、武举张静涛、退伍的都司袁玉堂、退伍的守备薛栋臣等人。是战是降,无须多言,所有人众志成城,可杀不可降。只是决议当务之急,必要先除贾七!
县团假意私下联络贾七,声言只怕县城不守,大家生灵涂炭,只怪县令古板,不愿投降,可否请贾先生从中斡旋,向回军表明我们的心迹,如果可以,我们私下开门投降,献出县令,只求不死。贾七闻此,以为再立大功的机会来了,赶紧说和,先向叛回传达了鄠县县团要降的意思,得到降即不杀的允诺,屁颠屁颠地再去县城,约会县团,共谋献城。不料想,此去却是不归路,等待着贾七的,却是县令与县团的刀枪!
立斩贾七,传首示众!
叛回闻信,猛攻鄠县县城。数百年来,关中未遭此大劫,同治元年,关中百姓死伤无数,白骨遍野,井中也是塞满自尽以免受辱的百姓。水源污染,关中大疫,病死者甚至多过被杀者。鄠县城内,团练练首张竹邨也不幸染病,没挨数日,便撒手人寰。辅佐张竹邨的副手顾寿桢也没能逃脱,只是侥幸年轻,总算活了下来,带领团练与百姓,坚守县城。
顾寿桢妙算神机,准确预判叛回的总攻,将会在同治二年元旦。叛回总是选择汉人的重大节日发起进攻,后来的平凉,正是在元旦日被攻破,官民惨被屠戮一空。
顾寿桢向团练各队首领安排守城事宜:「叛回必然会在除夕夜或元旦晨来攻城,如果我们通宵守城,到天亮的时候都疲惫不堪,万一那时来攻,怕是难以守住。你们守城到三更,然后各自回家过节,我则先回,拜母祭祖,先除夕礼,三更后来接替你们,独守至天明!」
果然,同治二年元旦黎明,叛回大举来攻,见城头人少,以为得计,不料顾寿桢远远望见,立即鸣钟示警,休息半夜的各队首领与练勇们精气十足,奋勇守城,不但击退了叛回,还击毙叛回首领孙元帅,叛回为之夺气,不敢再来攻城!
同治三年,接替无能的瑛棨出任陕西巡抚的刘蓉抵达西安,听闻顾寿桢的声名,邀为幕僚。但是之前感染的疫症始终没能痊愈,也许是先天体弱,就在这年入冬的十月,顾寿桢病逝于西安。
年仅二十九岁。
顾寿桢本名顾家栋,字寿昌,后改名家桢,再改名寿桢,名字之中皆有寿字,却仅得寿二十九年。祖籍浙江绍兴,父亲任官陕西,因此才由江南迁来西北,最终埋葬于三爻村的黄土中。
他的故事,与他短暂一生的所有文字,由他的弟弟顾家相记录整理下来,却湮没在浩如烟海的清代文献之中。
因为顾寿桢经历与记录下来的,是当世「史学家」不愿意看见的,于是便湮没吧,便让人不再知道吧,让他成为历史中无足轻重的一个默默无闻的二十九岁死去的年轻人吧。
虽然他曾拯救了鄠县县城的许多百姓,但是我想那里却不再有一个人还记得他了。